具體問題具體化
31. 邊坡塌方原因和防治措施 P234
(1)原因
1)基坑(槽)開挖坡度不夠,或通過不同土層時,沒有根據土的特性分別放成不同 坡度,致使邊坡失穩而塌方。
2)在有地表水、地下水作用的土層開挖時,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,造成涌砂、 涌泥、涌水,內聚力降低,進而引起塌方。
3)邊坡頂部堆載過大,或受外力振動影響,使邊坡內剪切應力增大,邊坡土體承載 力不足,土體失穩而塌方。
4)土質松軟,開挖次序、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。
(2)治理:對基坑(槽)塌方,應清除塌方后采取臨時性支護措施;對永久性邊坡局 部塌方,應清除塌方后用塊石填砌或用2 : 8、3 : 7灰土回填嵌補,與土接觸部位做成臺 階搭接,防止滑動;或將坡度改緩。同時,應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。
32. 泥漿護壁灌注樁坍孔原因及治理 P235
原因:
①泥漿比重不夠,起不到可靠的護壁作用。
②孔內水頭高度不夠或孔內出現承壓水,降低了靜水壓力。
③護筒埋置太淺,下端孔坍塌。
④在松散砂層中鉆孔時,進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處空轉時間太長,轉速太快。
⑤沖擊(抓)錐或掏渣筒傾倒,撞擊孔壁。
⑥用爆破處理孔內孤石、探頭石時,炸藥量過大,造成很大振動。
防治:
①在松散砂土或流沙中鉆進時,應控制進尺,選用較大相對密度、黏度、膠體率的優質泥漿(或投入黏土摻片石或卵石,低錘沖擊,使黏土膏、片石、卵石擠入孔壁)。
②如地下水位變化過大,應采取升高護筒,增大水頭,或用虹吸管連接等措施。
③嚴格控制沖程高度和炸藥用量。
④孔口坍塌時應先探明位置,將砂和黏土(或砂礫和黃土)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?2m; 如斜孔嚴重,應全部回填,等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進行鉆孔。
33. 混凝土表面缺陷原因及防治 P237
防治措施:
①模板使用前應進行表面清理,保持表面清潔光滑,鋼模應保證邊框平直,組合后應使接縫嚴密,必要時可用膠帶加強,澆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或均勻涂刷脫模劑。
②摘規定或方案要求合理布料,分層振搗,防止漏振。
③對局部配筋或鐵件過密處,應事先制定處理措施,保證混凝土能夠順利通過,澆筑密實。
2021-04-12
2021-03-16
2021-03-11
2021-03-10
2020-12-04
2020-12-03